夏季天气过于炎热,这两年身体明显不如前几年。古北口一带的探寻只能先放下来。先思考一些线索,以备冬春季节重启探寻古北口的行程。1、寻找古北口的缘由回顾过往的话题,我们对古北口关的位置产生疑虑,是因为《读史...
客舟听雨的发帖 412
依据《明实录?孝宗实录》所记载的弘治年间巡抚都御史洪钟凿山分流潮河水线索寻找潮河二寨,暂无结果。利用这个时间间隙,查阅了几种史料上有关潮河二寨的线索:1、《九边图》屏上的潮河二寨(此图由胖昊提供,在此表...
前一久写一篇质疑的短文《辨误||平谷桃棚的“北齐长城”,很可能也是明长城》,引起不少关注。包括退休的柴老师和长城管理员符大伟,都提供了更多的线索。对这些线索,我也希望能够尽早实地察看。不过,首先需要证实...
在古北口潮关大桥附近,遇见高姓老乡。老高介绍:他已经去世的父亲,在1933年古北口抗战时期,正当壮年,当时给抗战的士兵做饭往长城上送。那时候,古北口至潮关的山梁上,有多座空心敌台,除了大花楼,其他的都毁于...
当初看董耀会主持的《走进古北口》电视系列节目,第六十九集是卧虎山,说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这期节目提到,卧虎山的两只虎头,高度以前基本是相同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暴雨将西侧虎头位置冲塌了,结果就...
明弘治年间洪钟在古北口凿山分流潮河水的沟渠在哪?滦平县巴克什营镇下二寨的老乡说:古北口有一处解放后开凿的山洞,后来给封了。这处山洞在哪儿?有没有可能利用弘治年间洪钟开凿的沟渠?古北口河西村的老人介绍了...
2023年5月20日,继续有关古北口潮河二寨的探寻。5月2日,在滦平县巴克什营镇上下二寨打听开凿山体沟渠分流潮河水的线索的时候,当地老乡提到,古北口有一处解放后开凿的山洞,后来给封了。这处山洞在哪儿?有没有可能...
关于怀柔摩崖石刻景区东段的“秦皇旧址”段长城,一直都有说法,说这是一段“北齐长城”。不过,持有这种说法显然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与论述,甚至缺乏对这段长城墙体特征的展示与描述。而根据我之前数次的实地观察,...
通过对最近数年对北京境内早期长城的实地调查(包括明早期长城与明前长城),我们对分布于北京境内的北齐长城的共性特征基本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南北朝时期,北京地区远离zz中心,又处于农耕族群的边缘地带,人口较...
2022年4月5日,在寻找珍珠泉墩台的时候,发现尖坨东南的墩台,将其命名为尖坨东墩(参阅《边垣备忘||寻找珍珠泉西沟残台,发现尖坨东南墩台》);2022年5月2日,在寻路前往尖坨东墩的过程中,发现两段墙体(参阅:《...
箭扣长城的西大墙段,是原蓟镇长城与宣镇长城的衔接墙,嘉靖三十年以后,成为昌镇与宣镇的衔接墙。这段墙修于何时?《明实录.世宗实录》载,嘉靖二十八年,宣大总督翁万达奏曰,“臣往来相度拟于东路镇南墩与蓟州所属...
古北口河西村柳林营,是清代的古北口提督府所在地。城中保存有一座清真寺,历史更加久远,曾于明代崇祯二年、清康熙四十二年分别重修。因此,此处大概在明代也是一处城址,至于是哪一座,暂无线索推测。《长城踞北》...
前次在《愚者昏语||潮河二寨三寨在哪里》中,我们已经知道,弘治十一年十二月至弘治十四年七月,巡抚蓟州都御史洪钟在潮河二寨与三寨之间开挖了一条沟渠,以在雨季分流潮河水势(《明实灵?孝宗实录》)。这条渠在古北...
- 备忘||潮河岸边的那道墙 北京
古北口潮河岸边,有一道石条垒砌的石墙。开始以为纯粹是一道现代的景观。后来才知道,曾经沿着潮河有一段墙体,作为古北口长城防御体系的组成部分。现在所见的这段墙体,应是复建的墙。这道原始的墙体,都已经消失了...
古北口一带,尚有诸多问题没有解决:1、潮河二寨、三寨、四寨在哪里?古北口潮河关一带,有《四镇三关志》记载有潮河一寨、五寨、六寨、七寨,是否还有二寨、三寨、四寨?如果有,该在何处?古北口营城向东,有地名二...
明代昌镇居庸路的长城,《四镇三关志》按灰岭下、八达岭下、石峡谷下、白羊口下分类描述,而《西关志》则分为居庸北路、居庸中路、居庸东路、居庸南路、居庸西路。各路的修建时间大致是:居庸东路(灰岭下)洪武十五...
长城遗产网上,平谷也有一段“北齐长城”,以及一段墙体。一直有想法去看看这段北齐长城。因为怀柔境内的已认定“北齐长城”或《长城踞北》、《北京北部山区石长城遗址地理踏查报告》及其他公开信息里提到的“北齐长...
昌平上关城为明初的居庸关城。景泰初年,因旧关地狭人稠,在关南八里的长坡店新建城垣,景泰六年建成,即现在的居庸关城(《明实录?英宗实录》)。《西关志》载:上关门,在关城北门外八里。其城上跨东西两山,下当两...
2023年1月7日找到石城峪口的时候,对怀疑为石城峪西山墩的山头,未能实现登顶,仅从较远的东侧更高的山顶俯拍了一张照片,发现坍塌的石垄。但是,由于距离远,灌木密集,影响照片效果,无法清晰识别。2023年4月8日,...
2023年1月7日,我们找到了北侧通榆木沟、西侧通白龙潭的石城峪口(参阅:《发现||石城峪口:久已消失的关口,终于重见天日》),正符合《昌平州志》对石城峪口的描述。在此处发现了5段墙体。其中第3段和第5段位于面向...